公 益 项 目 献 爱 心 高 龄 老 人 进 福 门
——保康优抚医院“医养一体化”服务工作纪实报道


[副总编辑李 剑][巨仙宫HB维权站王 飞 谢志道 谢 家采访撰文]2020年7月11日,保康优抚医院老年人养护服务中心(简称养护中心)与陈兴华老人《外伤护理相关事宜和解协议书》由相关当事人协商一致,并签字盖章生效。这一幕使陈兴华老人的三代亲属产生了共鸣——“公益项目献爱心,高龄老人进福门!”
话还得从老人陈兴华受伤之日说起。2020年2月16日10时左右,陈兴华在养护中心托养,86岁的老人上厕所时不小心与当班护工相撞,当即被碰倒在地摔成“股骨颈骨折”。随后中心负责人与陈兴华亲属商议后,决定转入住所同大院的优抚医院进行外伤治疗。涉及医疗与护理责任由受托方与委托方共担。半年医疗期满,但患者仍不能站立,续展护理与回中心养护涉及到责任加重、费用提升。若没有当事方的共同谅解与让步,老人的“养护”将成为彼此间的一条“鸿沟”。对此,涉事当事方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。甲、乙、丙三方根据“养护中心”在优抚医院的服务宗旨“抚仁泽爱,复健和孝”的思想理念诱萌下,首先由中心承担了陈兴华外伤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费;丙方在养护中心的范举感化下,也乐意参与续展护理,并按老人养护等级的提升比例续交了托养费。使一起即将形成的民事诉讼“官司”顺利以“和解”程序熄诉。此案熄诉的次日,当采访人问到院长王家驹:“为何在和解时对陈兴华老人意外伤担当过半的责任?”王总的回话更让人得到“依法治院”的启示:1,她是院方客户,就是一位消费者,服务者自愿担当责任就能迎得消费市场;2,“和解”是法定程序,带有权利自治的内涵,服务与被服务间应以和为贵;3,党中央号召建立“法治社会”机制,这对法治行医、法治养护起到导航作用!
“优抚”的服务宗旨能够接地气、暧民心,内在的社会效益使受益群体有着共同的赞扬声!这种赞扬声也是“优抚医院”对社会的郑重承诺:“医养一体化,医保便通效;公益仁泽爱,复健彰和孝。”“老年人养护服务中心”担当着“养”的责任,即替代高龄者子女善尽“赡养”义务,彰显和孝;“优抚医院”担当起的重责是受高龄者子女的委托对其老者以医助养,恢复健康,以致老有所医。
这种服务理念,这种郑重承诺方案的设计师是优抚医院掌舵人王家驹。
王家驹于1992年参军入伍,四年的入伍“解放军大学校”不仅苦练了军事的技能,也更坚定了这位革命军人爱党、爱国、爱家乡的爱心信念。同时,他在部队又是一名业余画家。王家驹正因为这两种基础硬功导航着他绘制出家乡公益“医养一体化”的壮观蓝图。
2014年春,保康县招商引资。王家驹回到老家,在当地政府及民政部门的扶持下,创办了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——保康县优抚医院。
“抚仁泽爱,复健和孝”这八个字是王家驹对优抚医院的定位,他始终把弱势群体特别是低保、五保、孤寡老人、精准扶贫户以及退伍军人等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,为他们提供细致入微的医疗救治、预防保健等服务。
王家驹拿出了所有积蓄,还向银行贷款,多方筹资1200多万元,创办了这家优抚医院。2014年9月,优抚医院开始试运行。
“前3个月总共才40多人看病。”王家驹和他的医疗团队想尽办法克服困难,起早摸黑、走村入户,为群众义诊,宣传入住优抚医院的优惠政策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长达1年的努力,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。据统计,2015年以来,优抚医院常年住院病人达2000人次,吸纳了1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。医院为特殊困难群体(五保、低保)减免住院生活费、医疗费等超过20万元。充分体现了《民法总则》所倡导的公益非营利法人“保成本服务”的惠民法律制度在保康落地生根的实效性!
2017年,王家驹又创办了保康县养老服务中心,探索医养结合的康养模式。(2014年至2017年材料来源:《襄阳日报》2018年8月6日2版 编辑:廖虹宇)

当襄阳日报记者廖虹宇问到:“王总,采访要结束了,你还有什么心里话需要说说哩?”王家驹富有风趣地说:“哎呀!公益路走到这一步,也幸运我身边有两个工作情人啦!”
提起这两位“工作情人”,人们都觉得王家驹的左膀右臂具有“铁哥儿”的情感意气!
这故事又得从副院长汤少锋、王伦武二人谈起。汤少锋,副主任医师,曾在公立医院从业及管理多年。要说做“公益”,我们的汤院长具有浓厚的奉献精神。自他任保康优抚医院副院长以来,不分昼夜工作,深受院民的称赞!说具体一点,我们从汤院长的“三心”理念中可以看出优抚医院的“公益仁泽爱”的风景。三心的首心是医术精心。多年的医术实践,使汤院长艺到病根除。这就反映出这名副主任医师是真正的医治之师。患者走进医院大门,汤院长以患者视亲友,问珍、检测、就医、施药不少一个环节。当患者康复时满脸欢笑双手捧着锦旗走来时的风景验证了汤院长的“医术精心”高效。其次是养护耐心。文章的第一幕叙述了陈兴华在优抚医院医治外伤达半年之久。亲属们忙于自己生存而护理脱节。汤院长不仅以身作则对陈兴华老人护理照料,还监督护工对老人精心耐心地护理,使陈兴华老人康复返回养护服务中心。陈兴华老人的亲属感激地说:“医生的养护耐心替老人子女尽怀送上了温暖之情!”三是心理疗效。汤院长不仅用医术精心惠及病友,而且利用“心理学”疗效助力于患者早日康复。按汤院长的原话是“一次有效的心理疗,赛过一百次医疗!”也就是患者在医生的心理学诱萌下,唤醒病友战胜疾病的精神疗效,自我鼓起勇气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的有效心理战术。病友们称汤院长是“心理咨询师”。
王总的第二个“工作情人”叫王伦武,他是养护服务中心的负责人,同时又是优抚医院副院长。王院长的工作业绩突出表现在“两美一彰显”。“两美一彰显”即美味、美容,彰显以“仁”泽爱。在养护服务中心被托养的对象都感到“两美一彰显”的服务方式体现“爱”的温暖。美味是食堂生活有汤、有荤、有素,且菜单来源于《征求意见列单》,老人食后深感美味可口!美容是该中心员工为老人们洗面、洗头、理发。王院长成了中心的理发师。一彰显是突出仁意,以仁泽爱。中心就是托养对象的家,中心要替老人的子女们送上“仁爱之心,彰显和孝”美德。王院长视托养对象为父母、为亲友!这种仁爱理念使该中心的业务日渐规范拓展。这是王院长率先垂范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。
王总的两位“工作情人”促进了“公益”项目向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的社会正能量的施展!“医养一体化”在这两位“工作情人”与法定代表人的默契交融期间逐渐形成模式。 因病需医入门进院患者由汤院长负责,院方、入医者、入医担保方签订协议,明确权利义务关系。自愿转入养护服务中心由其亲属托养,从医到养一站式服务。因养所托入门进中心的老者由王院长负责,中心、托养人、担保人签订协议书,明确协议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。所签协议填制示范文本,形成规范运作从入门把关,进程监督。同时约定:根据担保人意愿,在托养期间因病医治直接转入优抚医院,并做好衔接工作。真正形成“医养一体化”!在此同时,王总聘任的院办主任秦晓艳在工作岗位上起到了模范“贤内助”的工作效益。一是院方对接了“医保”惠民政策,使农村城镇低收入群体有效享受“医保”待遇。秦主任对此工作认真负责,被保康县医保局认定为2019年“医保工作先进个人”称号。 二是单位员工在秦主任的模范引导下,全体员工爱好公益,其凝聚力助推单位社会效益出现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!《中华公益法律帮助网》电子技术顾问:陈建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