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585641407

CONTACT HOTLINE

中华公益法律帮助网

The public welfare legal aid network

“和 解 ”结 案 有 感 想
来源: | 作者:巨仙宫维权站 | 发布时间: 2024-12-18 | 47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“和 解 ”结 案 有 感 想

一一巨 仙 宫 维 权 站 任 婷

《副总编辑陈建雄》2024年12月14日,一朱姓车主老板诉说26年前涉及民间借贷小额款项未能收回。公益法律帮助站的值班人员通过接待、询问事实,初步断定:小额借款不能收回,债务人内心里肯定隐藏着想要苦诉的难言!当日该站工作人员接受了债权人的委托,以会员资助式公益法律帮助方式,两名工作人员亲临债务人住所,征求债务人意见。并讲解“和解”小额借贷争议的实质内函及法律关系。当事人听后有所触动:这点钱我早就准备还的,就是对方见面说“要打官司”!我非常生气!今天的工作同志细言相劝,目的是不伤“和气”解决问题。我非常感动!随后,债务人现场掏出现金,要求工作人员转付债款。就这样,26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,通过“和解”程序圆满结案。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,彼此关系又回到了“伙伴”亲热的氛围之中!

此案在“和解”中结案,笔者深感民事争议简易化解的重要性。

思考一:民事争议和解是法定的程序,民事诉讼法规定,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,涉及民事争议案件,当事人寻求和解解决争议,实际上就是依法心平气和协议争端,所以说和解程序是法定程序。

 思考二,和解程序不浪费司法资源,通过和解达成的一致意见,能够达到快速执行的良好效果,减少强制执行的执行难环节。

 思考三,和解工作人员要富有‘家长制’工作方式中的善心,爱心,耐心。疏导争议,化解矛盾,从而使和解双方相好如初,‘家长制’工作方式中的善心,体现在工作人员的具体和解中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,以善为怀,使争议当事人容易接受和解意见,爱心体现在服务被服务之间,客户就是上帝,以初心为民,爱心相助,以此达到服务与被服务的心是心心相印的。耐心彰显工作人员的不厌其烦、反复疏导、以耐释爱、爱在耐中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耐心的施展有力助推争议圆满地画上句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