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585641407

CONTACT HOTLINE

中华公益法律帮助网

The public welfare legal aid network

建始县公安局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十二条工作措施
来源: | 作者:juxiangongweiquan | 发布时间: 2020-07-07 | 806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建始县公安局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十二条工作措施

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激发市场活力,建始县公安局制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12条工作措施。



营造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


(副总编辑谢志道) (文章转自平安恩施


1. 民警驻企服务。建始县公安局委派民警联系企业,通过“一企一警”构建畅通的警企协作机制,密切警企协作。民警深入所联系企业,掌握企业遇到的难题,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沟通汇报,协调各单位共同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。要求驻企民警每半年到企业走访一次,严禁扰企。


2. 加强企业保卫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,指导企业把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环节,加强治安保卫人员防护装备和器械,强化保卫机构和保卫队伍建设,确保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。


3. 化解涉企矛盾。排查企业在劳动争议、工伤事故、企业裁员、资金拆借纠纷以及企业扩大生产涉及的土地征用、房屋拆迁、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纠纷。对事情简单、影响不大、涉及面小的问题,就地直接调处,努力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。对可能引起治安案件、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,及时预警,主动报告党委政府,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疏导化解。


4.联巡联防联控。牢固树立动态巡防理念,充分发挥交警、特警、派出所路面巡控作用,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投向治安复杂地区、人车流量大的地段、案件多发地段和企业周边区域,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,延长重点场所巡查时间,做到“白天见警车、夜晚见警灯、经常见警察”。同时联合城管、社区工作人员成立公共区域巡逻队,加强联合巡防力度。



二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




5.扫黑除恶安商。扫净黑恶,常抓长治,净化黑恶势力容易滋生的土壤,巩固为期三年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成果,按照“有黑扫黑、有恶除恶、有乱治乱”要求,持续发力、扫早打小、露头就打,决不让黑恶势力发展壮大,决不让黑恶势力损害企业发展利益,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、企业商务环境消除黑恶势力干扰。


6.扫黄禁赌净毒。坚决惩处涉及黄、赌、毒类违法犯罪行为,为全县各类企业商务活动提供美好、勤劳、健康的社会氛围。重点清理企业周边的街道、巷路、宾馆、酒店、出租屋等重点场所,发挥社区网格、楼栋物业的知情信息作用,发现一起查处一起,还要深挖幕后,查尽处绝,让黄、赌、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没有藏身之地,为企业发展创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。


7.严打涉企犯罪。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,严厉打击涉企非法集资、金融诈骗、制假侵权等破坏市场秩序、影响发展稳定的行为。对企业报案、控告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,严格依法受理,3个工作日完成审查并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决定,因特殊原因审查时间需要依法延长的,在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。对企业因被职务侵占、挪用资金、诈骗、强迫交易、敲诈勒索等犯罪造成损失的,加大追赃挽损力度。坚持依法稳妥处理涉企案件,合理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、合法财产和违法犯罪所得、企业正当融资和非法集资等问题,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、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,让企业家安心放心干事创业。


8.慎用强制措施。因侦查工作需要对企业负责人采取强制措施的,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有效运行,尽量采用取保候审等非羁押强制措施。因案情特殊必须予以羁押的,必须报经县公安局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。需要对企业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,应选择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方式,确保企业经营场所能正常合法使用。




三、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




9.做优交通服务。在日常交通执勤执法中,对涉企车辆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教育为主、处罚为辅;对重点工程项目的运输车辆,给予个性化的交通保障;对生鲜、粮油、医药、寄递物流等运输车辆优先办理通行手续;深化警保联通,对涉企车辆交通事故实行快处快赔。


10.优化审批环境。按照“放管服”改革要求,从整合审批事项、优化审批流程、提高审批效能等方面入手,不断加大审批改革力度,将公安52大项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流程、缩短时间、减少费用、精减材料。改革后,34类公安审批事项可当场办结,18类事项办结时限压缩到原时限的三分之一。居民身份证首次申领免费;车辆识别代号免费拓印;普通护照由每本160元降为每本120元,往来港澳通行证和台湾通行证由每张80元降为每张60元;车辆购置税、交强险、体检证明等相关部门证明实现联网提交;补换领、审验驾驶证等18类车驾管业务,申请人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明一证即办;建立警邮合作平台,由邮政网点代办补换领驾驶证、行驶证、申领免检标志、自助处理交通违法等业务,实现就近受理、后台制证、邮寄送达,让群众办事“最多跑一次”。同时,对新市民之家公安窗口增加标识、引导牌,购买自助设备,为群众办事进一步提供了方便。


11.进企业送培训。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防范意识,组织民警进企业为员工进行安全科普和法治宣传培训,培训内容涵盖交通、消防、反恐安全及法治教育等内容。驻企民警发放科学应急、火场逃生、反恐常识等科普宣传资料,播放交通安全、消防安全、反恐常识视频短片,实地模拟火灾现场,组织员工演练灭火自救、安全撤离,有效提高员工逃生自救能力,增强企业应对各种灾害的应急能力及组织疏散引导能力;开展“送法进企业”活动,内容涵盖《宪法》《刑法》《安全生产法》等法律法规,并就目前发生的各类电信诈骗、安全生产事故、火灾事故等以真实案例开展以案说法,教育引导企业合法经营,并防止企业及员工上当受骗。要求进企业送培训每年开展一次,严禁扰企。


12.接受咨询监督。为切实改进窗口服务质量,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热情,对外公布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。治安窗口咨询电话:0718-3231023;城区派出所窗口咨询电话:0718-3718850;城郊派出所窗口咨询电话:0718-3518305;出入境管理窗口咨询电话:0718-3718857;交警车驾管窗口咨询电话:0718-3718851;交警违法处理窗口咨询电话:0718-3718856;监督投诉电话:0718-3718866(政务服务中心)、0718-3232003(县公安局纪检监察室)、0718-3232004(县公安局督察大队)。

审签:万方祥    审核:谢 露    编辑:罗元菊

投稿邮箱:esga8488@163.com

电子技术指导:陈建雄